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。
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,“三农”问题一直牵动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心。
太行深处的老区群众,甘肃农村的困难家庭,海南三亚的黎族花农……到各地考察、调研,总书记都会走进田间地头,走到农民中间,和乡亲们唠家常,话发展,嘘寒问暖:那片让人魂牵梦萦的广阔天地,需要怎样的牵引和助推,才能和全国一道同步走向全面小康、迈入现代化?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、批示,对农村公路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寄予了殷切期望。
习总书记的亲切关怀,犹如春风化雨,滋润了广袤的农村大地。各级党委、政府以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,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,努力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保障,助推老乡们早日实现“小康梦”。
心系贫困地区: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
全面奔小康,关键在农村;农村奔小康,基础在交通。
尽管乡土中国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,但农业还是“四化同步”的短腿,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:
人口多、底子薄、发展不平衡仍是基本国情,农村就是这一基本国情的最大实际;我国还有1.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,其中绝大部分就在农村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出发,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、操作性强的强农惠农举措,为改善农村交通条件、发挥服务“三农”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一路一桥总关情。习总书记尤为关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“三农”的重要作用。
2013年11月3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吉首市的矮寨特大悬索桥视察,了解到湘西州近年来交通条件变化很大,特别是乡村道路网已基本形成,习总书记很高兴。他指出,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,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,这方面要加大力度,继续支持。
2014年3月4日,习总书记在关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报告上批示强调: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,改一条溜索、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。殷殷之情,溢于言表。